欢迎访问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四川省中医医院)!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科普 > 正文

古语话中医 |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古今医者如何看待温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06    来源:     浏览:

温法是什么?

温法是运用温热性的药物,以祛除寒邪、恢复人体的阳气,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是八法中的重要治疗法则。温法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

相传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经证实生前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随葬有不少芳香温通的中药,如茅香、辛夷、 良姜、花椒、干姜等。

武威汉墓医简中的《治百病方》共记载医方36 首,其中第五个医方为“瘀方”,所列药物为“乾当归二分、弓穷( 即今之川芎) 二分、牡丹二分、漏芦二分、桂二分、蜀椒一分、虻一分”,并载“以淳酒和饮”。该方中“蜀椒”“桂”和“淳酒”即寓“芳香温通”之意 。

第九个医方“治百病膏药方”即以“蜀椒一 升、附子二十颗”“口父咀”( 切碎) 后,与“猪肪三斤煎之五沸浚去滓”“与滓捣之丸大如赤豆”,主治“心寒气胁下痛”,并详细记录了其用药方法为“吞五丸,日三吞”。

第三十个医方“治千金膏药方”以“弓穷一升, 白芷一升,附子三十颗”“口父咀置铜器中”“猪肪三斤 先煎”“心腹痛吞之”。以上三方中之桂、蜀椒、淳酒、 附子、白芷等,可能为目前所发现的有关芳香温通法治疗胸痹心痛等病证的最早记载。

古代医家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为阳中之太阳,全身血脉的运行离不开心气的推动、心阳的温煦。心气不足,心阳亏虚,则血脉痹阻,而发胸痹心痛,进而痰饮、水湿、血瘀而至,终至阴竭阳脱乃至死亡。

《血证论》谓:“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为阳脏主阳气的特性,决定了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同时也确立了温法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东汉张仲景所着的《伤寒论》中有大量类似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记载:“心下悸”“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脉结代,心动悸”“胸闷烦惊,谵语”“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所描述的病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表现极为相似,并提出温通、温利、温阳、和解、宽胸等法则,立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方剂,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为广大医家所沿用。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言:“夫脉当取太过不足,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着,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以其阴弦故也。”指出了胸痹的病机为“阳微阴弦”。所谓“阳微”,即阳不足也;“阴弦”,即阴太过也。治疗上注重温心阳,开痹散寒。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乌头赤石脂丸以“蜀椒一两, 乌头一分( 炮) 、附子半两 ( 炮),干姜一两,赤石脂一 两”。这些都是古代医家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治疗的探讨和经验总结。

芳香温通药物

在当代的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1.芳香温通方药多含有挥发油,发挥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2.多数芳香温通药物含有类似异丙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解除冠状动脉痉挛以增加心肌血流量

3.部分芳香温通类方药能够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心肌细胞自主节律,减少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4.芳香温通类方药还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部分芳香温通方药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为芳香温通方药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病率也大大增加,为了更好地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生,广大患者朋友们要做好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适当食用温热性的食物药物预防心肌梗塞发生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 - 57365线路检测中心网页版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27602号-2
邮编:610075
挂号咨询电话:028-87783481

(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