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Frailty),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指机体生理储备的降低和多系统的失调导致内外应激状态下保持内环境稳定能力受限,从而增加对应激事件易感性。社区老人衰弱患病率4.0%~59.1%,医疗机构中老人衰弱患病率高于社区老人,总的趋势是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且女性高于男性。

衰弱常为多种慢性疾病、某次急性事件或严重疾病的后果。遗传因素、增龄、经济条件差、教育程度低、不良的生活方式、老年综合征(跌倒、疼痛、营养不良、肌少症、多病共存、活动能力下降、多重用药、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未婚及独居等均是衰弱的危险因素,可促进衰弱发展。
老年衰弱的表现
衰弱老人可有以下一种或几种临床表现:
疲劳、乏力;
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
反复感染;
容易跌倒;
波动性失能,依赖他人照料;

所有70岁及以上人群或最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5%)的人群建议进行衰弱的筛查和评估。根据Fried衰弱综合征筛查标准,满足以下5条中3条或以上即为衰弱: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疲乏;
握力下降;
行走速度下降;
躯体活动降低(体力活动下降)。
具有1条或2条的状态是为衰弱前期(Pre-Frail),而无以上5条人群为无衰弱的健壮老人(Robust)。
衰弱导致老人更易发生失能、功能下降、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增加,还可导致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如能早期识别衰弱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可减少失能、降低照护机构的入住率、长期照护的需求和医疗/社会的花费,衰弱前期可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也可被逆转至衰弱前期。因而,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失能预防与干预工作。针对导致老年人失能的高风险因素,如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等,实施积极预防和干预。
老年衰弱患者注意事项
1、 运动:
阻抗运动与有氧耐力运动是预防及治疗衰弱状态的有效措施,即使最衰弱的老年人也可以从任何可耐受的体力活动中获益。

阻抗运动指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阻力的大小根据肌力而定,以经过用力后能克服阻力完成运动为度。阻力可由他人、自身的健肢或器械(如哑铃、沙袋、弹簧、橡皮筋等)进行能恢复和发展肌力,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萎缩。
有氧运动也有助于延缓骨骼肌衰减,中国老人有多种有氧运动方式可供选择,如慢跑、跳舞、游泳等等。
2、 营养:
营养干预能改善营养不良衰弱老人的体重下降,降低病死率。
补充蛋白质特别是富含亮氨酸的必需氨基酸混合物可以增加肌容量进而改善衰弱状态。

老年人日常所需要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要略高于年轻人。健康成人需要蛋白质0.83g·kg-1·d-1,衰弱患者合并肌少症时则需要1.20g·kg-1·d-1。此外,每天补充800U维生素D可以改善下肢力量和功能。
3、 用药:
所有药物(包括西药、中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使用都应该遵医嘱。

临床经常见到老人自行在网络上搜索或是听隔壁邻居介绍某些药物有“奇效”,而自行购买、自行给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处方用药是极其专业的事情,临床医生经过十余年的医学生涯以及临床实践才能正确判断药物取舍。
盲目用药、盲目进补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增加了衰弱的风险。因此,务必咨询医生以优化用药方案。
我院老年病科已经建立老年衰弱肌少症专病门诊,患者可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尽早诊治、延缓衰弱,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