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了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患癌病例将增至1900万,到2030年将增至2200万,到2035年将增至2400万。
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筛查和预防。
一:宫颈癌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名中占第二位,患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每年约有13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约5.3万例死亡。
高危对象
1、有多个性伴侣者;
2、性生活过早者;
3、HPV感染者;
4、免疫功能低下者;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決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末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2、CIN3、原位癌或浸润癌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
2、不吸烟或戒烟;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二:卵巢癌
(包括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可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总体预后较差。
高危对象
1、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即BRCA1或BRCA2胚系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患者;
2、携带RAD51C或RAD51D或BRIP1胚系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者;
3、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
4、一级亲属确诊上述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或携带上述致病或疑似致病基因,而未行或拒绝检测者;
5、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家族史或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及其他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家族史经遗传咨询、风险评估建议接受基因检测而未行或拒绝检测者;
6、具有显著的卵巢癌及相关肿瘤家族史(多人发病),虽经遗传基因检测,家族患病者中未检出已知致病或疑似致病者(注:目前的基因检测及数据解读仍具有局限性)。
筛查建议
1、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女性进行卵巢癌筛查。
2、推荐对尚未接受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的上述高危女性进行定期筛查,以期早期发现卵巢癌,但目前尚缺乏卵巢癌筛查给高危女性人群带来临床获益的证据。
(1)根据临床医生判断,高危女性于30-35岁,可以考虑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筛查;
(2)筛查项目:血清CA12-5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已婚女性);
(3)筛查间隔:每3个月1次到每年1次;
3、此外,已经出现腹胀、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的女性,不在筛查探讨的范畴内,应尽早就医。
预防建议
1、经遗传咨询及风险评估后需要进一步接受遗传基因检测的个体,尽早接受检测,明确肿瘤发病风险;
2、携带有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致病基因突变或疑似致病基因突变的高危女性,完成生育后,于相应的年龄段预防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3、理论上,任何可以让卵巢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排卵的行为都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如避孕药、妊娠、哺乳等。因此鼓励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4、经遗传咨询后,部分高危女性可选择短期内口服避孕药以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长期服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5、育龄期的高危女性,生育前与肿瘤遗传咨询医生及生殖医生共同探讨可能的遗传阻断方案。
6、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减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三:乳腺癌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位居首位,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其上升。从发病年龄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逐渐上升,40-50岁达到高值。早期乳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
高危对象
1、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的患者;
2、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女性;
3、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
*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详见后面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3)对致密性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联合B超检查;
(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1)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
(3)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4)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5)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 MRI)检查。
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
1、有以下情况者为疑似患者,建议遗传咨询或参加基因筛查:
(1)家族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45岁前发病;
(3)家族中有2个乳腺癌患者(1人双侧或2个单侧),45-50岁间发病;
(4)家族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曾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者;
2、筛查和预防推荐
(1)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4)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5)有条件者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
(6)高危女性于30~35岁起,可以考虑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筛查;
(7)携带有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的女性,完成生育后,于相应年龄段预防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以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8)有遗传倾向的男性应尽早(45岁)开展血清PSA检测。
四: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我国最近10年增长率比较快。前列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随着年龄增长,患前列腺癌的几率越大。前列腺癌是一种进展特别缓慢的癌症,疾病早期阶段不易发现,国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费力、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尿道症状,主要通过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手术或者药物去势等治疗,早期前列腺癌可以治愈,晚期以保守治疗为主。
高危对象
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1、年龄>50 岁的男性;
2、年龄>45 岁目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 岁且基线 PSA>1ug/L的男性。
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并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五: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发于50-70岁。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危对象
1、长期吸烟者;
2、有膀胱癌家族史者;
3、有油漆、染料、金属或石油产品等职业接触史者;
4、接受过盆腔部位放射治疗者;
5、曾使用过环磷酰胺或异环磷酰胺等抗癌药物者;
6、曾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等者;
7、饮用砷含量高的水者;
8、饮用用氯处理过的水者;
9、反复急、慢性膀胱感染史,包括血吸虫引起的膀胱感染者;
10、长期使用导尿管者
筛查建议
1、一般风险人群:60岁开始,每年1次尿常规检测;
2、高危人群:50岁开始,尿常规血尿检测联合尿液肿瘤标志物如NMP22,每年1次。
预防建议
1、减少环境和职业暴露;
2、增加饮水量,注重饮水质量;
3、戒烟;
4、尽量不长期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毒性;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