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在日常门诊中,时不时的会遇到如下对话。
A女士探着身子,急切的说:“医生,我心烦,睡下去就心慌,一晚到亮睡不着。我觉得,是30年前高考那个时候,天天失眠把脑壳神经伤到了。咋个能检查一下?”
随行家属频频点头:“就是就是,检查一下。一言不合就发火,看到底哪根神经出问题了。”
面对这种问题,令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然后重重地点下头,表示出12分的赞同:“可以!完全可以!”
神经内科,一个神秘地方,一个男神(jing)、女神(jing)扎堆的地方,检查个神经,小菜一碟~
什么是神经?
神经有——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之分。
l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属于司令部和参谋长(带头大哥和带头二哥)的指挥官地位。
l 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发挥冲锋陷阵士兵们的执行作用。
用什么来检查?
检查中枢神经,也就是脑和脊髓,就像用相机照相一样,最常用的检查是CT和磁共振。磁共振与CT相比,因为分辨率高,没有射线,常作为首选。但是,如果身体里有金属、幽闭恐惧症的病人,不适合做磁共振。
目前我院,用于检查的磁共振为3.0T场强。(注:场强越高,拍出来图像越清晰,3.0T和0.3T的区别,大概就像登月的华为P30和砖头机的区别。) 同时,磁共振还有很多的序列,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酌情选择,用于帮助临床诊断。比如判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序列是弥散成像(简称DWI);一个考虑脑血管病的病人,在做普通平扫的时候,医生会加做一个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MRA),专门看脑血管。
脑血管检查分为有创和无创。其中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是一种无创、价廉、可靠的检查手段。
该项技术最早用于检查脑血管痉挛。现在主要用于脑血管病的监测(比如微栓子、血管狭窄或闭塞及侧枝循环)、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和脑死亡的判断等,在临床应用广泛。
如何检查周围神经坏了没?
检查周围神经的方法更像是用电表。电线是不是坏了,是否有电流通过,外观看不出来,但用万用表可以显示通过的电流大小,检查电线好坏。肌电图仪就是检查神经的万用表。
l 针极肌电图
鉴别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的病变。针要插入肌肉内,做之前消毒,因此要提前预约(还是有点痛,有时间先想好)。
l 神经传导速度
体表放置电极,检查神经传导的速度,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判断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状态,需要双侧检查对比。
病人能感觉电流通过,会有点麻麻的感觉。
l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适合检查眩晕、听力损伤病人,判断病位。
l 面肌电图
对周围性面瘫病人的损伤程度和预后评估,一般在发病七天神经水肿减轻后检查。
l 震颤电图
对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l 重复电刺激
诊断重症肌无力必做的检查之一。
到底哪里出问题?
说完检查神经的方法了,再回到前面A女士的问题。
她周身不舒服,到底是哪根神经出问题了呢?
事实上,这涉及到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这两个不同学科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
简单一点,用电脑来举例。神经病学就是硬件系统,看得见,摸得着。精神病学就是软件系统,摸不着,很抽象,但不代表不存在。
部分病人和家属并不接受心理疾病、人格障碍甚至精神障碍的诊断,不愿意到精神科或心理专科就诊,而选择到神经内科就诊。
但是,不要慌!并没有挂错科室。
为了解决这一类病人的问题,很多医院的神经内科都开展有心身疾病的亚专科(心身科,这样听起来会比较舒服一点),并配有具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来完成诊断和治疗。
在诊断精神科的疾病方面,除了专业医生的临床观察外,还需要大量的量表来评估。
目前我院神经内科心理测评和心理治疗由专人负责,具有精神科学博士学位和主治医师资质,配备先进的《诺和心理测评软件》,专门用于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普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常用的检查:
1.精神A类量表
包括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
2.精神B类量表(电脑)
主要包括了蒙特利尔(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等与痴呆相关的检查。
3.精神C类量表(电脑)
主要包括90项症状清单,强迫症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判断一些人格、心理和精神疾病,也用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检查。
量表检查要求病人配合医生,对于严重失语、意识障碍、语言不通、听力障碍的病人,会影响检查结果。
从临床看,A女士出现心慌、失眠、情绪波动,外院也曾做过全面检查,排除了身体的疾病。也许,她需要的是,做一个精神A类量表,了解下是否有焦虑障碍,以及严重程度和哪种类型。
不论如何,身体的疾病是病,得治。精神心理疾病也是病,得治。在神经内科这里,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身心同治,让病人黯然的“神经”重焕光彩,就是医生们最大的心愿。
PS.神经内科检查分布:
心理测评室、肌电图室:门诊2楼神经内科诊区
脑电图室:第二住院部十楼神经内科住院部)
供稿:神经内科冉宁晶
编辑:王一然何星沂
审稿: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