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四川省中医医院)!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科普 > 正文

病案分享 | 72岁婆婆听信民间偏方用“鱼胆”清火明目,导致急性肾衰竭·······

发布时间:2022-06-14    来源:     浏览:

  近日,72岁朱婆婆(化名)因听信民间偏方,认为鱼胆具有清火明目的功效,直接食用了3个草鱼内胆,导致因急性肾衰竭收住我院重症监护室及肾病二科。

  最开始食用草鱼内胆后,朱婆婆很快就出现了腹胀、腹痛等情况,尤其是上腹部疼痛十分明显了。并且她还出现了腹泻、黑便、打嗝、呕吐,口干口苦,头晕,四肢水肿,全身发痒的症状。朱婆婆的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当地医院治疗,可迟迟没有好转。于是,她就我们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

  那么鱼胆到底有没有清火明目的功效呢?

  有的传统医学典籍以及各种民间偏方里确有记载动物内胆具有此功效,比如蛇胆、熊胆等,但其却难以得到,但鱼胆却唾手可得。这样让很多人误以为胆也有此功效并且毫无根据的口口相传,最后形成了“鱼胆无毒”成了一个错误的民间常识。这样也导致吞食鱼胆中毒甚至致死的事情时有发生。

  据动物实验证明,鱼胆仅有轻微的镇咳祛痰和降血压作用,且效果并不明显。如果用它来治病,无疑是“饮鸩止渴”。鱼胆汁主要成分是胆酸、组织胺、鲤醇硫酸酯钠及氰化物等,它们都是生物毒素,具有细胞毒性。目前认为,鲤醇硫酸酯钠为主要毒性成分,这种成分很难破坏,就算是在高温蒸煮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酒精浸泡下都不能将它除去。鱼胆毒性不一,具有个体差异性,导致中毒的量是不同的。但对于成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4、5斤重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如果按毒性来排序,最毒的是鲫鱼,接下来是团头鲂、青鱼、鲢鱼、鳙鱼、翘嘴鲌、鲤鱼、草鱼。不过由于草鱼个头大、胆汁多、容易购买,因此鱼胆中毒的患者有80%都是被它放倒的。

  鱼胆中毒的初期类似吃坏肚子似的,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等症状,但随后就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再之后会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有的患者虽然及时送医救治而免于性命之忧,但也有的病人就诊较晚,不能通过洗胃方法清除毒素,大量毒素已被吸收入血,造成脏器损害,就有可能再无好转,导致肾脏功能受损需要终身透析,还有可能出现因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遗留遗憾终生。

专家提醒

  鱼胆并非中药不能乱吃。在处理鱼的时候一定要摘除鱼胆,如果不小心鱼胆破损导致胆汁流出的话,或者不小心把胆汁弄到眼睛里了,可以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还可以放一点小苏打冲洗已达到中和胆汁的作用。如若误食鱼胆,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请赶紧催吐、洗胃,并尽快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

肾病二科简介

  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肾病二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博士授位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肾病专业科室,国家临床糖尿病研究基地核心科室,四川省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重大疾病中心。我科创始人叶传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专家,是首批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称号的专家,目前科室知名专家云集,有叶学锋、李明权、杨涛、詹华奎、包宗昭等省名中医专家,是四川省中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肾病二科设有肾病专科诊断室3间,特需门诊专家2人,慢性肾脏病管理门诊1个,叶传蕙名老中医工作室1间,中医特色治疗室1间、腹膜透析间1个,抢救室1间,手术间1个,专科病床50张,血液透析中心48台机位。年门诊量5万多人次,年出院1000余人次。

  肾病二科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名中医5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1人,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1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1人,四川省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5人,硕士4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6人。主编专著30余部,参加国家级课题40多项。

  目前科室常规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灌流、胆红素吸附、腹膜透析、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灌肠等治疗,有糖肾降蛋颗粒、糖肾降浊颗粒院内制剂,疗效显著,中医特色明显。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 - 57365线路检测中心网页版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27602号-2
邮编:610075
挂号咨询电话:028-87783481

(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领导信箱

书记信箱

账号:zyfysjxx@cdutcm.edu.cn

院长信箱

账号:zyfyyzxx@cdu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