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国家卫生部成立血症、厥脱、发热、胃痛、心痛等七个急症协作组,对中医急症予以攻关。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组长单位,承担血症急症协作组的工作。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副院长、杨明均教授、主任医师,任全国急症血症协作组组长,并于同年成立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血证研究室,对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痔疮出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进行联合攻关。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杨明均教授领衔的血证研究室研究团队获得诸多研究成果,其中“血宁冲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项目获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等奖,“血宁冲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血宁冲剂治疗痔疮出血”均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对血宁冲剂作剂型改造而研发的中药III类新药“一清胶囊”治疗火热出血的各类病证取得良好疗效,后期成功转让四川康弘制药并成为单品种销售上亿的品种。同期,杨明均教授团队带领下进行的“犀角地黄汤治疗肌肤出血(DIC)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脾不统血证候特异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脾不统血动物模型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主要针对的病种就是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为临床及实验研究病种,是我院血液科最早涉及的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今后开展血液病门诊、建立血液科病房打下坚实基础。
1995年开始,血证研究室先后开设“血证专病”门诊、血液病门诊,开展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出血性疾病、贫血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门诊工作。
2010-2013年期间,开始筹建血液内科病房,前期指派5名医生、10余名护士分批次到国内著名的血液病专病医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血液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进行血液病专科培训学习。
2013年7月11日,正式建立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四川省中医院血液内科病房,由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刘松山教授、主任医师担任首任血液内科科主任。建科初期设立了住院床位15张,开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普通血液病,以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性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为诊疗特色的综合治疗。科室床位数逐年增长,从最初的15张,以年均10张床位的规模飞速发展,到2019年住院床位数规模已达60张。
2017年度,参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血液病学》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章节制定并任编委。
2018年度,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刘松山主任医师为主要发起人,血液科在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医疗科普专栏《松山医话》正式刊文近百期宣传血液病相关知识。
2019年度,参与《血液疾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与路径解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章节的制定并任编委;以刘松山主任医师为主要发起人,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面向全社会进行了血液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科普讲座近60期。
2020年度,以刘松山主任医师为主要讲者,血液科医护人员在四川省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进行了各类医疗科普讲座近500期,以向社会宣传、推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病的医疗科普知识。
通过不断摸索与发展,血液科始终坚持并发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特色与优势,在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肿瘤性血液病领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中医优势普通血液病领域,中老年人群、免疫低下人群血液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经验,对于提高疑难危重血液病的综合整治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科室在医、教、研方面取得了不断进步,已建成为全省范围中医医院体系中唯一的、开创性的血液病专科,为四川省中医血液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血液科发展至今,科室有专业医师8人。职称及学位构成如下: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博士1人,硕士7人。全科人员在全国及省内血液专业学会的任职情况如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常务委员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委员1人,青年委员3人;中国名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1人,青年委员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骨髓增殖性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肿瘤学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务委员1人;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委会浆细胞学组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委会白血病学组委员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