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6月11日电 (刘海天)6月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式公布,包括李仲愚杵针疗法在内的四川省14个项目成功入选。
李仲愚杵针疗法是利用杵针(七曜混元杵、五星三台杵、金刚杵、奎星笔)这种特殊工具,运用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等不同手法,在针灸常用的腧穴和杵针疗法的特殊穴位上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李仲愚杵针疗法以治疗临床疾病为实践方式,以运动创伤疾病、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亚健康状态等病患为诊治对象。
太极杵针图。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供图
自第十四代传人李仲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启振兴杵针疗法的新征程后,历经第15代传人钟枢才、李淑仁的努力,李仲愚杵针疗法于2007年成功申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由第16代传人钟磊、晋松、蒋运兰的砥砺前行,四川李氏杵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于2013年获批在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成立。
为什么李仲愚杵针疗法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钟枢才、钟磊、晋松、蒋运兰等专家进行了解答。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杵针团队成员表示,李仲愚杵针疗法技艺是一种不断被再创造、能给社会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的文化遗产。李仲愚杵针疗法的传承创新,推动了临床运用具有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无创的杵针疗法的进程,还促进了四川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老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和优势。
在对国家级非遗的评审标准中,其中有一条“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在四川运用广泛的李仲愚杵针疗法,有消失的危险吗?
据杵针团队成员讲述,杵针疗法距今约300余年历史,据传是李氏家族入川始祖李尔绯从如幻真人处学到的。如幻真人是武当山岩居道士,精武艺、善引导,常以杵针为穷苦山民治病。李尔绯原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至今在四川已传十七代。现有文字记载的第十二代传人是李春庭,第十三代传人是李文焕,当时这一时期主要以亲族传承为主,故传人以李氏家族成员为主,对于杵针疗法的文化传承缺乏推广以及资料整理,使其濒临消失的风险。直到李仲愚老先生成为第十四代传人,开展了对李氏诊治经验的整理和临床研究,为李氏杵针疗法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重大贡献。
依据李仲愚杵针疗法编写的第一套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杵针学》《杵针治疗学》《杵针流派临床经验辑》《四川李氏杵针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杵针疗法与运动创伤》《杵针学上册——杵针源流与李仲愚学术经验辑要》,具有较高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