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分会十一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国际化协作会议在成都开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振吉,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英国皇家肾脏病学会主席Bruce Hendry、中华中医药学会教授孙塑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蓝辉耀、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徐启河、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卞兆祥等贵宾出席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处长王思成出席会议并致辞,我院副院长谢春光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围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国际化协作”主题将进行“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研究思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进展及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管理模式及研究模式探讨”、“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等学术研讨活动。
王思成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指出国际社会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国际化也势在必行。中医药走向国际必须依靠科技,不仅需要提升中医临床科研能力,更需要创新的中医临床科研水平。中医药国际化已是必然趋势,也将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紧扣时代脉搏,呼应科学价值观、世界观、技术体系的更新转变,突破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不断促进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合作与交流。
李振吉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为专题报告,从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合作重点进行了介绍。报告提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应当围绕着创新基本理论、传承名医经验、提升诊断技术、优化干预方案、研发特色设备、共性关键技术等重要环节,着力解决一批临床防治重大疾病的难题和制约中医药优势发挥的瓶颈问题,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产品和技术成果,为解决医改难题、服务百姓健康、加速中医现代化、保持和提高我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提供科技支撑。
Bruce Hendry以“IgA肾病和蛋白尿肾病的新治法”为专题报告,对T型钙离子通道(TTCC)、信号分子SYK两个新型研究对象进行了着重讨论,提出贯穿肾小球硬化症中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炎症反应是一个新的研究靶点,其与糖尿病肾病,IgA肾病和狼疮肾炎相关。这些发展为中医创造了机遇,有利于着眼具体目标,以寻求最佳疗效。
孙塑伦教授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建设思路”为专题报告,就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职责和任务,评选条件及评审程序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建设项目是落实习总书记指示和国家有关中医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的重大举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在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不断完善、发展与提高,不是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重复,要借鉴西医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并体现中医自身特点。
在随后的学术交流活动中,魏于全、蓝辉耀、徐启河、卞兆祥等贵宾分别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IgA肾病的新疗法”、“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建设思路”、“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组织纤维化的机制与治疗进展—从阴阳道分子信号传导的平衡”、“用科学方法研究传统,以传统医药解决纤维化”、“麻子仁丸的系列研究”为题向在座的与会代表进行了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国际交流报告,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拓展了与会代表国际视野,增强了参会单位国际合作意识。
10月24日下午-25日上午分别是名老中医课题组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23全国二十三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代表就信息系统、重点病种建设、团队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报告。
此次会议由我院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基地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综合处副处长陈丽娜出席开幕式。全国二十三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医疗、科研机构、企业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
(供稿:基地办王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