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四川省中医院)参加了在新疆举办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综合验收暨2016年督导工作会议。本次活动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带队,医院院长陆华、副院长谢春光、基地办等一行七人参加。
会议期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代表省局汇报了在组织保障、条件保障、质量保障和项目保障等方面对基地建设所做的工作。医院副院长谢春光代表医院汇报了四川基地组织领导、基本建设、能力建设、运行机制、综合成效和工作思路等方面工作情况和标志性成果。
医院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认真督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级部门精心组织,密切协调,全面落实了相关政策及保障条件,完成了基地建设的各项任务。经过近八年的基地建设,带动了医院医教研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平台建设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楼于2012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紧紧围绕重点病种研究和基地业务建设的需要进行功能布局,设置了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急诊、医技、手术室、住院部等。基地系统开展了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研究,探索并搭建了集约诊疗模式,建立了糖尿病三级防控、三级中医干预、三级医院防治网络模式;提高了临床疗效,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风险降低了10%,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并探索了中药降糖效应;牵头制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南与临床路径;芪明颗粒获得新药证书并上市销售;与美国建立了亚洲首个眼底读片中心和中医眼诊断技术;创立了全国首个中医药区域伦理委员会;建立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的协同创新研发模式。围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承担糖尿病相关的科研立项共23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5项,校内(院内)科研项目62项。获得新药证书1个、临床批件2个,均已完成转让,其中新药芪明颗粒年销售上亿元。获得16个医院制剂新品种批件,其中重点病种相关13个。发表与重点病种相关论文819篇,SCI收录27篇,获得与重点病种研究相关的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证结合靶点治疗方案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中国中西结合学会一等奖。获得重点病种相关专利26项。培育了2个省级创新团队:中医眼科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新增省级以上名中医65名;新增省级学术带头人49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2人;新增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 5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5人。建立了具有及时更新并可共享的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文献数据库和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技术库,具备查询、应用及评价功能,实现了网络共享。正在开展中医药生物样本信息研究工作,四川省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获得立项。顺利通过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通过了由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的现场评审,并获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通过了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单项验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四川中医药区域伦理委员会,并通过CAP认证。开展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糖尿病眼底读片及评价中心、与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建立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大马成都中医药大学糖尿病治疗中心、在黑山共和国首都波德哥里察成立黑山分院、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里德林市成立德国分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成立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牵头成立了西部中医内分泌暨糖尿病联盟,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新疆8省省级中医院;紧密联系基层医疗机构,与全省28家市级医院、32家县级医院和21个社区建立了“省级医院、市县级医院及社卫生中心”糖尿病三级防控网络;与西南地区64家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极大增强了基地成果的应用及推广能力。
组在听取汇报后,对省委、省政府、省中医药管理局各级部门对四川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我院在基地运行机制、基本建设、重点病种研究、创新集约诊疗模式、人才引进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综合验收。
紧紧围绕重点病种研究和基地业务建设的需要进行功能布局,设置了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急诊、医技、手术室、住院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