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为了我院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71岁的李婆婆在孩子们的陪同下,从四川达县南外镇石河村,驱车五百余公里来到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全家上下总动员,奔着解除老人多发性胆囊结石的病痛而来,只是连李婆婆本人也未曾想到,她会成为我院第一位“吃螃蟹”的人——2018年12月20号13:00,我院重症医学科联合呼吸内科、心胸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在五楼第三间手术室为李婆婆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病灶活检术”。
李婆婆1小时10分钟的手术现场
刁钻病灶,常规电子支气管镜鞭长莫及
李婆婆的在家乡妇幼保健医院的行胸片DR筛查过程中意外发现:左上肺出现巨大阴影且伴随空洞形成。然而,在进一步的常规电子支气管内镜的检查中,却无任何可疑发现。这是为什么呢?懂行的人知道,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结合常规电子支气管内镜活检技术是确诊肿瘤样组织必查项目,遗憾的是对难以到达的肺周边区域、支气管树的生长角度刁钻病灶,常规电子支气管镜鞭长莫及,而李婆婆的情况恰是如此。
鲜明的影像学证据显而易见的表明左肺有病变组织,病灶发生空洞样变化,是恶性肿瘤生长太快?还是因为患者免疫力下降,所引发的肺部感染,那炎症是肺脓肿?还是肺结核呢?不得而知,在临床上只要没有确切的病理学依据,否则,一切皆有可能。
这时家属感到了迷茫,医生的临床决策也为之两难,病因诊断是整个疾病治疗的关键,而感染性的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将会有天差地别的区别。
高龄手术有难度,术后恢复成门坎
在电磁导航支气管内镜没有进入临床使用阶段之前,如果李婆婆这类高龄患者不做活检,而直接进行手术,可以预见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如果手术后的结果是恶性肿瘤,那么对早期肺癌的患者存活而言可以提高生存率,无疑手术是受益的;二是开胸探查手术,病理结果确认不是肺癌,而是良性肿瘤或者炎症病灶,患者白白挨上一刀不说,就其左肺病变位置,手术方式将会以牺牲左肺上叶为代价。
对于一位70岁的老人实施手术来说,原本已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肺功能,将会雪上加霜。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将会大大受损,围手术期的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也将决定着老人是否能渡过这个难挨的关口,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但太多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即使老年人群的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围手术期的恢复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坎。
有的放矢!支气管内实现GPS“导航”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婆婆的儿女们为了让老人得到有效的治疗,经过多方探询得知,目前有一种Super-Dimension电磁导航技术可解决上述困境,该技术在全国装机仅34台,目前主要用于常规电子支气管内镜、超声支气管内镜、经皮肺穿刺无法获得肺周边病灶诊断、治疗。尤其是对难以诊断弥漫性肺部疾病,甚至手术切除缺乏临床依据肺部毛玻璃病灶等,都可以通过GPS导航、破冰功能一样可以充分采取肺病灶组织活检,却不会损伤毗邻血管、不会穿透胸膜。该项新技术在四川省地区而言,目前只有华西医院和57365线路检测中心通道两家三甲医院成功拥有。也就是说,在肺部疾病的诊疗上我们有了新的跨越,电磁导航引导下的电子支气管内镜技术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解除了常规电子支气管内镜、超声支气管内镜在诊疗中伴随的各种不确定性,终于可以有的放矢了。
手术中“GPS”在支气管中导航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如何精准诊疗?
传统电子支气管内镜检查在直视下进行,我们人体的肺的支气管就像大树的树干,从主干不断细分,越分越细,而可视化的操作会因为内镜的直径无法到达肺的边缘,细支气管树的分叉会与主干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角度问题,因为个体的变异,无法进行透视下的操作,但电磁导航如同汽车的GPS一样,为医生实时导航,使电子支气管内镜快速到达任何有病变部位,并开辟一条避开血管捷径,真正实现全肺无盲区的活检采样。微创的手法不仅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也避免了手术中大出血、气胸的穿刺风险,对患者而言更安全,对医务人员而言更高效、更安全。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通过多样化的活检工具进行采样,可多点、多次采样,大大提高了诊断率(77~94%),尤其是早期肺癌的治愈率高达70%,遗憾的是仅有16%的肺癌病人是在早期被诊断;经人体自然通道无创到达肺内病灶,规避了气胸风险,也减少了有创手术的各种手术并发症。
在GPS导航下,可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和活检采样,并可进一步通过标记、微波、消融、放疗等多学科联合的手段精准的靶向治疗,最大限度保留肺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是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的体现;临床中可用于难以鉴别肺部弥漫性肺疾病上,发挥不可估量的特色,避免现在硬镜置入的肺组织的冰冻活检,减少组织的大块撕扯,减少术后大出血的风险。从而实现绝大多数肺部疾病的“早诊早治”,大大提高肺部疾病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临床原理
2018年12月20日术后24小时,手术医师龙坤兰、植丽佳医生床旁察看术后患者情况,李※元婆婆面露笑容,神色无异,没有出现呼吸费力、胸闷气紧、咯血任合不适症状。各项生命体征均显示无异常,而术中快速细胞学病理涂片(ROSE)初步显示为小细胞肺癌,需进一步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测。
手术医师术后床旁查看患者
对于这项刚引进临床的新兴技术而言,我院高培阳副院长语重心长的讲到:“我们要开展最安全、最有效的新技术。以人为本,‘想病人之所想,急家属之所急’,竭尽所能去寻找解决临床问题的办法,找到最好、最安全、最高效的诊疗技术去解除病人痛苦,消除家属的疑惑。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在临床开展应用就是目前精准医疗的良好体现。它既能在微创的环境下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实现精准医疗理念。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该用好手上现有的工具,以我们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满怀仁爱之心去体现--正心明德、仁爱济危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
精准技术新纪元--肺部的GPS导航系统
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进入段支气管的技术瓶颈,在无法透视的情况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可为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带来了微创、精准、快速的诊断、治疗方法,也为呼吸系统疑难病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平台。
目前,肺癌已经成为世界和我国癌症死亡首要原因。电子支气管内镜检查及衍生的各种检查是临床上鉴别诊断肺部结节、弥漫性肺部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检查工具,它能够直观地了解支气管腔内粘膜情况,在可视条件下,获取可疑病灶的活检标本,明确疾病性质,得出准确病理分析诊断,为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提供最根本的临床依据。因此,临床上大部分的疑似肺癌病人、难以诊断的弥漫性肺部疾病患者都需要做电子支气管镜内镜检查。
文:方芳、植丽佳
编辑:闫译兮
审稿:张慧、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