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声啼哭,呱呱落地,生命是一首歌,宝宝降生,是个开头,开头喜庆满满。父母喜笑颜开!一声啼哭昭告天下,一个小生命来到世间。让还沉浸在喜悦和忙碌中的父母没想到的是不久后宝宝重返医院,入住肛肠科,还在小屁屁上挨了一刀,做了个手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故事是这样的,新手爸妈手忙脚乱正逐日适应角色改变时,发现宝宝1个月大的时候,不明原因的哭闹,排便的时候哭闹更加明显,宝宝小屁屁上出现一个小红包,这个小红包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大脓肿,这可吓坏了宝爸宝妈们。急忙就诊肛肠科,诊断为“肛周脓肿”,保守治疗无效后,宝宝稚嫩的小屁屁留下了手术的痕迹。
你可能知道“新生儿湿疹“、”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但你了解”婴儿肛周脓肿“吗?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指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软组织间的急慢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最常见。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破溃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是肛周脓肿的慢性阶段。
婴幼儿肛门直肠黏膜分化不成熟,免疫结构不成熟,黏膜IgA产生较少,导致肛周皮肤和肛门直肠黏膜局部防御能力较弱。
雄激素:婴幼儿肛周脓肿的形成与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3个月龄男性婴儿总睾酮水平接近于成年男性睾酮正常值的下限,6~8个月龄时降至少年、儿童水平。男宝宝体内雄激素指数、睾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比值,是女宝宝的10倍。因此,男宝宝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宝宝。
家有男宝的爸爸妈妈,对“小屁屁”可要有十二分关注哦!
与婴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肛周皮肤黏膜娇嫩,防御能力差,长时间使用尿布、纸尿裤导致局部环境潮湿,易引起细菌生长;
纸尿裤更换不及时,尿渣侵蚀或可诱发肠道菌群的改变,皮肤及肠黏膜防御力下降,引起细菌定植;
纸巾擦拭不当引起的皮肤损伤继发感染;
喂养不当,便秘、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也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支你几招
01
宝宝大便哭闹时,可观察肛周皮肤,肛周脓肿早期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小红点或者小红包。
02
肛周皮肤发红且有肿硬,摸起来皮温较高,可伴有全身的症状,如发热等。
有以上情况,宝爸宝妈们就要提高警惕了,及时医院就诊,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宝宝的小屁屁那么脆弱,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
01
尿布应选择大小合适、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度好的纸尿裤。
02
避免新生儿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大小便刺激。更换尿布时勤查看,动作轻柔,并注意观察臀部皮肤颜色,小屁屁用温水洗干净,并用轻柔的棉布擦拭干燥,避免用湿纸巾反复擦拭及用尿布擦肛门的不良习惯。会阴部保持干净干燥的状态后再穿上新的纸尿布。
03
清洗擦干后,可涂上护臀膏。
对每一位初为父母的人来说,宝宝的健康成长,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大家都是第一次当爸妈,也没有上岗证。没关系!跟随我们的脚步,了解更多的孕育小知识。
供稿 | 产科
编辑 | 闫译兮
审稿 |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