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老来瘦”一定是好处多吗?随着年龄的增加,行动迟缓,四肢乏力,体形消瘦,糖尿病患友尤其需要注意这种“瘦”,当心这是“肌少症”的前兆哦。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的概念最早由Irwin Rosenberg于1989年提出。2016年10月,肌少症已被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编码中,标志着医学界将其视为一种有独立特征的疾病。
原发性肌少症(sarcopenia)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少肌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的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继发性肌少症多与长期制动、严重营养不良、肿瘤恶病质、内分泌代谢疾病等相关。
中国人群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7% ~23.9%。其中,社区人群患病率低于医院、养老院,农村显著高于城镇,东西部地区患病率存在差异。
肌少症的危害
肌少症的核心元素是骨骼肌的质量减少,特点是由此带来的躯体功能障碍,增加跌倒、骨折、残疾和死亡等风险。因此,进行早期筛查、开展诊断及干预是必要的。
肌少症与糖尿病的联系
肌少症与老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研究显示,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肌量、肌力及躯体功能均受到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质量损失率比非糖尿病患者快。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15.3%。低骨骼肌质量及腹部肥胖者(肌少性肥胖)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2倍。此外,肌少症是T2DM患者蛋白尿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与蛋白尿的消退呈负相关。合并肌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更加严重、营养状态更差,也更易合并骨质疏松和跌倒。
肌少症有哪些诊断方法
▲肌肉力量评估
(1)上肢握力测定:用握力计测量时,左右手分别测量3次,取最大值,男性 <28 kg、女性<18kg通常为肌肉力量下降的截点值。
(2)5次起-坐试验:请测试对象坐在一张高度约46厘米的座椅上,在不用手臂辅助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连续完成5次起立-坐下的动作并记录时间,≥12秒提示异常。
▲肌肉质量评估
(1)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金标准,测出男性肌肉质量<7.0 kg/m2 、女性<5.4 kg/m2被认为肌肉质量减少。
(2)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相对简单便捷,更适用于社区和医院广泛筛查和诊断,测出男性肌肉质量<7.0 kg/m2、女性<5.7 kg/m2为肌肉质量减少。
▲躯体功能评估采用6m步速测量方法,诊断界值为≤1.0米/秒。如果用时超过7.5秒,说明肌肉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如何防治肌少症
▲营养干预
对于非肌少症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建议每日摄入1.0~1.2g/kg/d的蛋白质,以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对于明确诊断的肌少症患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g/kg/d;
对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质则需要补充到1.5g/kg/d以上,蛋白质摄入需平均分布于每日的3~5餐中,但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限制蛋白摄入。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减重的同时应避免出现肌肉量和躯体功能的丢失,应先评估有无肥胖性肌少症(肌少性肥胖)后,再制定体重管理策略。
▲运动干预
与常规训练相比,抗阻训练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肌力,且利于血糖控制;渐进性抗阻训练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延缓骨骼肌减少、增强肌力,改善肌肉功能。
抗阻训练:
对抗阻力的运动,包括俯卧撑、哑铃、杠铃等,简单的动作包括深蹲、卧推、仰卧起坐等。
渐进性抗阻训练: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大,将能重复10次的最大阻力规定为最大负荷,顺次进行阻力为最大负荷的50%、75%和100%三组各10次的训练方法。
▲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合并衰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酌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HbA1C目标值8.0-8.5%。
▲降糖药物的选择
降糖药本身对于肌少症的影响目前还不明确。不过研究发现,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胰高糖素样肽-1等降糖药物,对改善糖尿病肌少症有好处。如果您有用药方面的困扰,请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身体状况做具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