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标志物与甲胎蛋白
正常人体内会有肿瘤细胞不断产生,但这些肿瘤细胞会及时被体内的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从而阻止癌症的发生。如果体内免疫细胞不足或者癌细胞逃过体内免疫细胞的识别,就会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加速癌症的发生。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会产生和分泌蛋白质、激素、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这些物质存在于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以反应肿瘤存在和生长,因此被称作为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作为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胎儿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其浓度从胎龄6周后逐渐上升,至16~20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1个月降至正常成人水平。
AFP的生成量与胎儿肝脏/新生儿肝脏再生时分裂细胞数呈正相关,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发生恶性病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它是诊断肝细胞癌和滋养细胞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
二、哪些情况会出现AFP升高?
1.原发性肝癌
对于血清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B超检查,必要时做CT/MRI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目前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70%左右,尚有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不能仅靠AFP来诊断肝癌,对于AFP阴性的患者也不能排除肝癌,还应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α-L-岩藻苷酶、异常凝血酶原和微小核糖核酸等。
2. 其他恶性肿瘤
除原发性肝癌会导致AFP升高外,其他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也会导致AFP升高,如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
此外,部分恶性肿瘤也可能出现AFP升高,如胃癌,结直肠癌等。
3. 急慢性肝炎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µ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
4. 妊娠妇女
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7~8个月达高峰(<400μg/L),分娩后约3周即恢复正常。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可见于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异常升高。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降低,提示胎儿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因此,孕妇血清和羊水中AFP浓度监测可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和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辅助诊断。
三、甲胎蛋白有什么作用?
1. 进行肝癌筛查
血清AFP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对于具有肝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AFP。
属于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1) 肝硬化(以下疾病需密切关注是否向肝硬化转变)
①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②长期酗酒者(酒精性肝病)
③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④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⑤血吸虫病
2) 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
目前认为对于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
2. 判断原发性肝癌的预后
血清AFP是判断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高浓度的血清AFP,提示预后不良。
3. 进行肝癌的疗效和复发监测
血清AFP测定有助于监测肝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肝癌手术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到参考区间内,表示手术有效;若血清AFP仅有部分下降,表示手术不彻底或已有转移病灶。
血清AFP可用于肝癌手术切除后或肝癌患者肝脏移植后的随访和复发监测,手术后2年内,宜每3个月检测一次,3~5年内每6个月检测一次。
总的来说,AFP是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在体检中发现AFP轻微升高,可排查是否患有肝炎或其他良性疾病,并动态复查AFP。如出现AFP显著升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肝脏彩超或上腹部CT、磁共振等检查以排查肿瘤性疾病。
参考文献:
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WS/T459-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