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信息发达,老年人也慢慢走进网络世界。但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量身打造的骗局,往往更容易落入圈套,痛失辛苦了一辈子的养老钱。
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了解防范诈骗知识,共同参与、共同抵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典型案例
代办“养老金”骗局
59岁的张大爷,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由于一些原因,养老保险一直没有按时缴纳,他正在为退休后的收入来源焦虑的时候,一个李姓男子出现了,声称可以为张大爷一次性办理超龄社保。双方签订了协议书,称其社保在2023年7月份可办理完成,张大爷通过自己的邮政银行卡向李某转账17余万元。张大爷说,交钱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忐忑,不知究竟能不能办下来。但第二个月自己银行账号上顺利收到了所谓的“养老金”。张大爷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
李某反侦查意识比较强,他自己到银行里面转账,让这些受害人以为自己成功办理了养老保险。实际上这些钱都是没有办理的。不知真相的张大爷将“神通广大”的李某“成功”办理养老保险的事情告知自己的亲友,几个亲友听说后纷纷找李某要求办理。6名被害人支付李某一次性养老保险费共计42万余元。直到3个月过后,卡上除了那一笔转账之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养老金”,大家才发觉到事情不对。受害人在未按时收到退休养老金后,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求助。经立案调查,李某通过“代办养老金”的诈骗手段,多次向数十位老年人进行诈骗,诈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
保健品骗局
2022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通过互联网查找配方并购买茶末及吡罗昔康等处方西药,混合搅拌成半成品后制成茶包,在网上销往全国18个省市的药房、医院及群众。
“犯罪嫌疑人号称这些保健茶对痛风病有‘特殊疗效’,其实不然。”办案民警介绍,在中药饮品中添加激素、消炎镇痛药,诱导易患痛风、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高价购买,骗取中老年人钱财,造成不明真相的中老年群众长期购买并形成依赖等,这些都是食品、药品领域常见的养老诈骗。
投资骗局
张某等人于2018年7月在重庆市相继成立重庆鑫达润泽艺术品、北京尚唯至诚等多家公司,以投资字画为名,承诺年化收益率36%至44%不等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资。
其实寄售的字画为打印复制品,毫无经济价值,他们则通过为投资人提供寄存托管服务等方式层层设套,直至受害人被套牢。通过这样的手段,他们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特别是老年人非法吸纳资金3亿余元。
征婚骗局
2021年12月3日,69岁男子邓某某通过征婚广告获知某媛婚姻介绍服务公司可以介绍女性相亲对象,在随后接触过程中“红娘”收取了5800元介绍费。介绍的对象却只是婚托,联系两天即被对方拉黑。
后经警方查证,该婚姻介绍服务公司以虚假介绍相亲对象的方式诈骗85人,平均年龄65岁,年龄最大的91岁,受害人多为独居老人、低保贫困户、残疾人。
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1.提供虚假养老服务。
2.投资虚假养老项目。
3.销售虚假养老产品。
4.虚假宣称以房养老。
5.虚假代办养老保险。
6.开展虚假养老帮扶。
7.“保健品”骗局。
8.“投资理财”骗局。
9.“低价旅游”骗局。
10.“黄昏恋”骗局。
11.冒充公检法骗局。
老年人反诈指南
不轻易相信
不贪图便宜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动钱
警惕“各种讲座”
端正保健理念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